摘要:晨曦初露,迎着朝阳在神光山森林公园里晨跑;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明珠文化广场,欣赏精彩绝伦的歌舞……近年来,兴宁市加快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做足绣花功夫,让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晨曦初露,迎着朝阳在神光山森林公园里晨跑;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明珠文化广场,欣赏精彩绝伦的歌舞……近年来,兴宁市加快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做足绣花功夫,让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兴宁得分在全省18个提名城市中位居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双第一”。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久久为功。2021年,新一轮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以来,兴宁市举全市之力,坚持为民利民惠民。日前,兴宁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对创建工作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
兴宁不断推进文明创建,让城市变得更美好。黄伟金 供图
精细“绣花”>>>
落实责任 “小网格”推动市容市貌大变样
漫步在兴宁城区的大街小巷,街道干净、门面整洁,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现象消失……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家住福兴街道的刘大爷喜上眉梢,“变化太大了,以前路边的小摊贩侵占道路,摩托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十分混乱。”如今,这些市民的烦心事得到了解决。
兴宁市是梅州唯一的县级市,是一座百万人口大县,已有1600多年历史,自古商贸发达,城市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流动人口多,推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
兴宁市老旧小区改造后,注入了文化元素。黄伟金 供图
“兴宁人口众多,管理上有难度。此外商贸氛围好,沿街有不少小商小贩。”兴宁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当地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用绣花功夫管好城市,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农贸市场是最接地气的民生保障场所,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在福兴街道农贸市场,笔者注意到,市场内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区域划分明确。
兴宁市城综局市场管理负责人陈小辉告诉笔者,该片区有市民6万多人,没有建设农贸市场前,商贩乱摆乱放等问题明显。
“新建的农贸市场划分规范摆摊的区域,整治了乱摆乱卖、侵占道路的问题;同时合理布局商品交易区域,做到分门别类。”陈小辉说,这既让小商贩们不至于丢了饭碗,也方便了市民购物。
新建的农贸市场区域划分明确,图为市民在购物。陈泽铭 摄
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等城市“六乱”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在破解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兴宁市积极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加大力度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确保不留死角。
据城综局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黄文青介绍,城综局按照部门职责划分,突出重点地段,采取“定人定岗定点”方式,将执法人员下沉到城区各个网格责任区域,“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努力形成街面整洁、交通文明、经营有序、环境友好的文明城市形象。”
兴宁市将城内52个社区(村)划分为109个网格责任区域,形成政府主导、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据了解,城综局与挂点责任网格兴田街道大新社区衔接,累计出动300多人次参与卫生清扫、垃圾分类、入户问卷调查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群众卫生意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提高市民的卫生素质。
在持续扮靓市容市貌中,兴宁市着眼民生,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2年上半年,兴宁共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下水道清淤约0.4万立方米,更换雨污井盖约120个,沥青路面维护21.9万平方米,路面、人行道维修约800平方米、交通护栏更换150多米;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对凤英长廊、公园路公厕改造、城北巷安装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1月,兴宁市正式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28个城区重点路段、市场等纳入视频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收集涉及城管问题508宗,全部实现按时办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彰显特色>>>
文化铸“魂” 将文明理念融入生活中
夏季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十里版画长廊上,照亮了静谧的河流,也照亮了群众灿烂的笑脸。
“环境美了,大家会自发组织队伍到长廊上唱山歌、跳舞。”在叶塘镇麻岭河畔,温阿姨坐在长廊里,与三两好友纳凉闲聊。在温阿姨看来,自从建造了十里版画长廊,麻岭河真是大变样,群众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还会积极宣传兴宁版画文化。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环境、公共秩序等方面,还体现在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兴宁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南方版画之乡”“中国花灯之乡”等,这些文化底蕴为当地创文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以版画为例,在新陂镇、叶塘镇,兴宁将特有的版画元素艺术景观融入生态自然环境,从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群众在十里版画长廊感受兴宁版画文化的熏陶。受访者供图
“通过版画景观的展示以及亲身体验,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版画、了解版画、解读版画。”叶塘镇文化站站长何志云告诉笔者,兴宁版画绘制出璀璨的历史,弘扬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言一行总关情,古邑兴宁更美丽”“市民素质高一分,兴宁形象美十分”“你我携手共努力,文明之花遍兴宁”……行走在兴宁大街小巷、村庄小道上,创文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设计宣传标语时,兴宁将客家谚语、客家歌谣、兴宁版画等富有客家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市民在客家文化中不知不觉地感受文明的熏陶。”兴宁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兴宁打造了多条主题街巷,把文明创建主题融入百姓生活。在老城区古民居“杨桃树下”,主题公益广告和灯笼随处可见,浓郁的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和新时代的精神相得益彰;体育公园内,富有内涵的廉洁文化寓于石、莲、梅、竹和灯箱等景观中,构建成兴宁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特色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兴宁以围龙讲堂为载体,利用客家民居围龙屋大力开展文明理念宣传活动,涵养社会文明新风,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盛宴。当地还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培育了熙和湾花灯博物馆、两海会馆、兴宁学宫、十二肩岭古驿道等一批具有视觉张力、沉浸式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八方游客。
为树立文明榜样,塑造文明信仰,兴宁积极开展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活动。2021年,兴田街道、龙田镇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为省级示范所,60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为省级示范站;16所学校获评第五届梅州市文明校园,3所学校当选2021—2023年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人进入“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广东好人”,2人获评“梅州好人”。
凝聚合力>>>
全民参与 “红马甲”成亮丽风景线
迎着阳光,一支由青年志愿者、义工、户外运动爱好者组建的“河小青”巡河护河队伍活跃在兴宁各地,他们积极参与保护河湖健康,助力河长制,让河道岸更绿、水更清、河更畅。
在水口镇,“河小青”队员们走家进户,深入田间地头。在宣传活动中,队员向群众讲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同时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森林防火等。
在烈士纪念碑,队员们手持钳子、扫帚,在周边林间、花木底下,捡起游客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等垃圾,装进编织袋后带下山。
在兴宁街头,一抹“志愿红”传递着温暖和大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访者供图
“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河小青”队员、户外运动爱好者罗文锋告诉笔者,在团兴宁市委的组织下,护河志愿者们在活动中,把绿水青山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一支队伍影响一群人,正能量带动正能量。护河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了周围群众参与进来。
令罗文锋深有感触的是,当他们第二次去到某条小河流周边开展活动时,当地青少年看到队伍,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一同参与到巡河护河中。
志愿服务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和推动者。如今,在兴宁街头,一抹“志愿红”传递着温暖和大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拿小旗帜,协助执勤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倡导驾乘两轮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机动车礼让行人、不闯红灯、文明停放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等。这是兴宁市文明办、团市委、公安交警大队联合开展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随着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志愿服务频次的增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触角已延伸至医疗教育、扶弱助残、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和救灾抢险等众多领域。
“兴宁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市民参与创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全民创文凝聚起强大合力。”团兴宁市委书记王超宙告诉笔者,志愿队伍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兴宁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3.1万名。截至2022年7月,当地共有6.1万实名注册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58.6%,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36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7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30.6万小时。
数说兴宁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
改善城乡面貌
2022年上半年,兴宁共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下水道清淤约0.4万立方米,更换雨污井盖约120个,沥青路面维护21.9万平方米,路面、人行道维修约800平方米、交通护栏更换150多米;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对凤英长廊、公园路公厕改造、城北巷安装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树立文明榜样
2021年,兴田街道、龙田镇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为省级示范所,60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为省级示范站;16所学校获评第五届梅州市文明校园,3所学校当选2021—2023年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人进入“中国好人榜”,1人获评“广东好人”,2人获评“梅州好人”。
推动全民参与
截至2022年7月,兴宁共有6.1万实名注册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58.6%,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36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7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30.6万小时。
相关
以文化人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4月,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兴宁市在齐昌中学举行了校园综治站挂牌揭幕活动。该校成为全市首个完成综治工作站建设的学校,这也标志着兴宁正式启动全市学校综治工作站建设。
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与社会的平安稳定、城市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校园综治工作站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黄伟金 供图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作用。”兴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规范健全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基层综合治理一体化,当地制定了《兴宁市学校综治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强调加强部门联动、细化职责任务,旨在解决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防溺水、卫生、食品、消防、流动摊贩、校外托管机构、文化、防性侵、防诈骗等综治难题。
兴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龚广标告诉笔者,全面建设校园综治工作站,有助于实现“学校吹哨、部门报到”,加大校园周边整治力度,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内涵。
兴宁市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紧紧围绕领导机制更加健全、思政教育更加有力、校园品牌更加响亮、活动阵地更加完善、创建合力更加凝聚、文明氛围更加浓厚、台账材料更加规范等“七个更好”内容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总结好经验和好方法,进一步探索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2021年,在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兴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分在全省18个提名城市中位居第一。
据龚广标介绍,兴宁充分发挥县级青少年活动、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以兴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该中心开设了40个培训项目,每年承办大型活动21场(次),参与活动人数3万人。2021年培训305班次,共有5200人参与了培训。学员参加各类竞赛已获得省市级奖励881人次,其中省级奖励373人次。
截至目前,兴宁市文明校园创建参与率达100%、创建成功率达100%:有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5所、广东省书香校园5所,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3所、梅州市文明校园39所。
原标题:
兴宁争创省县级文明城市
建立常态化机制推进文明创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陈泽铭
【通讯员】钟思婷 刘海阳 练思红
【作者】 陈泽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